不看《红楼梦》

不看《红楼梦》

本命杂文2025-05-02 14:42:49
会考其间,学生不考试的时候乱哄哄的,没心思好好看书,正好我们本学期上到《林黛玉进贾府》,我趁机给他们介绍《红楼梦》,问了一下,两个班一百多学生居然只有一个同学完整地读过,我想,何不放几级电视剧给他们看
会考其间,学生不考试的时候乱哄哄的,没心思好好看书,正好我们本学期上到《林黛玉进贾府》,我趁机给他们介绍《红楼梦》,问了一下,两个班一百多学生居然只有一个同学完整地读过,我想,何不放几级电视剧给他们看呢?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以后读作品打基础。
可是当我到多媒体教室做好准备,让课代表去通知学生时,有一个班的学生没去,班主任说他们班不用看。我很纳闷,可能他要辅导吧,那就算了。后来同事才告诉我,他那天很是生气,生我的气,在办公室里还大发议论,说现在的学生已经很难招架了,早恋现象屡禁不止,我居然还要让他们看《红楼梦》,这不是有意让学生学坏吗?我听了气得无话可说,心里生出一股浓浓的悲哀。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那么这位仁兄属于什么家呢,他既把《红楼梦》看做是教唆学生学坏的,那么他大概算是道学家或是流言家了,不过也算不上,这些什么什么家不论对本书做出什么样的定位和评价,都应该看过此书,而他,我怀疑他压根就没看过,压根也不知道书中写了些什么,里面的内容当然是妄加猜测了。他也许就是中学时候听老师讲过,本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展开的,便以此推断《红楼梦》是写爱情的,学校禁止学生谈恋爱,那么写爱情的书当然不能看了。
这让我想到《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她的父母正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不让她踏出闺房半步,给她找一个最老最迂腐的老头陈最良做老师,殊不知这样的人往往道貌岸然。杜丽娘长到16岁居然不知道自己家有个巨大的后花园,在春香的带领下才偷游了后花园,看到满园的姹紫嫣红寂寞开放,由此想到自己的花容月貌无人赏识,自然吟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诗句,从此便想入非非,于是梦见进京赶考的英俊书生柳梦梅,遂相思成疾,郁郁而死(后又起死回生)。可见这封建礼教何等害人,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你不让他们看《红楼梦》他们便不会早恋吗?杜丽娘连男人都没见过(他父亲和老先生当然不能算),按理说她不会憧憬爱情了,可她非但没像蒲松龄先生笔下的婴宁,“懵懂不解男女事”,反而害了相思病。如此防范尚且不行,不让他们看写爱情的书就不会恋爱了?
再说,《红楼梦》写了宝黛的爱情,但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只是借爱情来写社会,写人生,又怎么能浅薄的把它理解为写爱情的呢?如果写爱情的都不能让学生看,那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写爱情的诗文可是占了很大的分量的,这位老兄是不是都要建议出版社全部删除呢?其实这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男女同校,朝夕相处,岂不是要擦出火花,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久生情,最后才互相爱慕的,这么看来,要釜底抽薪,就得建议教育部实行男女分校。这也还不彻底,住在同一个村落和同一座城市的男女还是会碰面,难免有那不自觉的会互送秋波,暗传信息,或是一见钟情,那就必须要造深宅大院,不让他们和外人交流,当然也不能让他们上学了,虽男女分校了,可是要搭乘公车,难免也要男女碰面,干脆,也不上学了,请私塾老师,这不是又回到古代了吗?哎,历史怎么能倒退啊!看来要杜绝学生恋爱还真是难事。
怕学生恋爱就不让看书,这和怕出车祸就不坐车,怕偷懒就不让发明汽车火车飞机,怕遭意外就不出门,怕离婚就不结婚一样的荒唐可笑。
要杜绝学生早恋,只能从思想上疏通,让他们明白他们肩上的重任,青春的宝贵,有些要发生的你也杜绝不了,只能规定一个底线:不要影响学习,不要过早同居,除此你还能这样?你不让看书,你可以让他不看电视,不上网吗?各种媒体才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啊。所以看见学生看点课外书就视为洪水猛兽,非要斩尽杀绝的做法,我实在不敢恭维。多读点书,其实是开阔学生眼界的,眼界宽了,思想更成熟,看问题更深透,才不容易早恋。尤其是名著,多读名著可以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名著会提升一个人的品味,会让你放眼看世界,而不是沉浸在狭小的空间,绝不会把一个人教坏,所以提倡读名著才是我们的出路。可是现在的学生负担很重,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哪还有时间读书啊!再加上老师都不读书了,学生还读什么书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