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书法艺术赏析

毛泽东书法艺术赏析

世资杂文2025-03-31 19:02:3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从事书法艺术的实践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毛体书法,为我国争奇斗妍的书法艺苑又增添了一株璀璨夺目的奇葩,打破了中国书坛的沉闷气氛,开拓了书法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从事书法艺术的实践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毛体书法,为我国争奇斗妍的书法艺苑又增添了一株璀璨夺目的奇葩,打破了中国书坛的沉闷气氛,开拓了书法艺术的新境界。笔者学习、赏析毛泽东书法艺术,概括其与众不同、贯古通今的五大显著特征。

艺术追求的创造性
书法首先是一种继承性的艺术。毛泽东同志从正楷描红开始,博览群帖,继习行书、行草及草书,尤其注重学习借鉴王羲之、怀素等大家草书,博采众家书艺之长,他师古而不泥古,博观约取,古为今用,融会贯通,“遵法而入,破法而出”,对字的结构、造形、笔画、笔锋、神韵等力求完美,一生耕耘,穷而后工,日积月累,不断创新。其书体和艺术风格,随着时空和实践不断发展变化。从青年学生时代继承传统书法,以工而有力的楷书起步,练就了行笔如飞和形神兼备的非凡功力。到中年革命阶段,逐步形成了雄强刚健、浩气四溢、以刚达志的行草雄风。至建国建没时期,呈现出柔以抒情、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淡雅之风,行草小草狂草多有上乘精品,达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成就。如他书写的自作诗词《沁园春?长沙》、《满江红?和郭沫若》及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等书法作品,既继承了古人,又发展了古人,而且大大超过了古人。有字字珠玑之美,呈示出新的飞跃,进入了毛泽东书法历程的高峰时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毛体风格。他的书法体势开张,气派大,雄建飞动,迭宕起伏,笔力豪放,遒劲有力,狂放流畅,注豪气与字里行间,富有神韵。犹如山舞原驰,龙腾虎跃,万马奔腾;又似山岳震撼,暴雨狂泻,电闪雷鸣;其阳刚之美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澎湃气势,令人震惊感奋,激情汹涌。毛泽东还对标准草书的美学规范作了新的调整创新,他精心研习古人编辑的“草诀要领”和“草诀百韵歌”等帖,在书写形式上力求草字的规范。但并不拘泥于前人的标准,有定理而无定法,力求美观易识与结体合理。落实到每个字的书写则观心写意,尽情抒发自我的感觉与情绪。平实自然如行云流水,峭刻劲疾似渴骥奔泉,沉稳朴拙犹古树盘根,显露出他对毛笔线条的驾驭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深厚功底。毛泽东作书过程有如弹奏乐曲,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把丰富的感情倾注于管毫,从字形的起伏变化体现他的思想感情变化,使字字产生动感,产生生命与活力。其苍劲的用笔,雄肆的结体,疏密相间的布局,给人以舞的旋律,乐的激荡,美的享受。毛泽东同志雄才大略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他的政治思想、军事谋略、诗词风格等各方面,同时也展现在其书法艺术中。毛泽东把追求民族解放、个性自由的信念、理想,贯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中,作为习字作书的动力和阶梯,从而形成了毛体书法鲜明的、独创的个性特征。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似乎都在创作世界上最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书法作品。

革命家的战斗性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是大智大勇、刺刀见红的战士。他的战斗性不仅表现在辉煌论著的战斗篇章中,同时也体现在书法艺术的谋篇布局字里行间。毛泽东在战争时期的许多书法作品,苍劲雄健,笔锋如铁,寄寓着民族的雄风,笔挟着必胜的意志。那分明是书者怀着一种勇敢抗敌的激情一挥而就,可谓壮志凌云,豪情满篇,应当说那是火热战场的产物,经过了枪林弹雨的洗礼。如毛泽东书写的自作诗《七律?长征》,展示全幅,字体自然,参差错落,飞腾迭宕,峻健壮观,气势浩瀚,笔法遒劲,情绪激昂,节奏鲜明,淋漓酣畅,气势恢宏,雄纵豪放,刚柔共济。字体大涨大落,如大渡河水湍流一泄千里;如潮升潮退,惊涛骇浪,拍击两岸;如五岳逶迤,高峰迭起,墨舞浪卷,翻滚腾荡,险峻遵健;如红军队伍,来势不可挡,去势不可遏;马蹄声急,喇叭声震,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气概尽洒笔端。又如毛泽东关于抗日的题词,有力拔山气盖世的“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有字势坚挺、风樯阵马般的“一切为着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准备反攻”四个大字等等。所有题词幅幅面貌不同,笔字章法各异,反映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誓与日寇决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毛泽东的字是他革命精神的一种书法形象。由于他具有革命家、诗人和艺术家的气质,于是书风个性特点充满了“斗争之气”、“拼搏之气”和“撕杀之气”。随着书写内容对象的不同,在执笔运墨谋篇上,在点划钩捺造型上,在艺术氛围感染上,有时旁敲侧击,迂回进攻;有时单刀宜人,一箭中的;有时剑拨弩张,气势逼人;有时雷霆万钧,重炮轰击。笔笔若利剑“刺破青天锷未残”;字字似枪弹,“黄洋界上炮声隆”;幅幅如师团,“横扫千军如卷席”,体现了书法家的革命气概和战斗精神。《长征组歌》高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书道犹兵,从书法艺术的视角看,“毛主席运笔如用兵”。纵观毛泽东书法手迹,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斗史诗,也是一部凯歌嘹亮的胜利乐章。毛泽东把一个统帅的雄才大略,运用到书法艺术之中,胸中百万兵,笔底起风雷。他注重每个字的得力、得体、得气,视之犹如战士的单兵作战能力。而把一幅书法作品的整体视角美感,则当作指挥官的运筹部署与列兵布阵。通过金戈铁马,长枪大戟,旌旗猎惜,号角阵阵,从而形成了一队队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胜利之师,产生了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章法美感。正是:领袖神韵创毛体,千钧笔阵唱大风。纵横驰骋兵家事,化作书艺盖世功。正如毛泽东所言:“我要用我的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

笔墨章法的艺术性
笔法、墨法、章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求和评价准则,章法则是书法艺术的门户。毛泽东对章法、笔法、墨法深有研究,厚积薄发,在作书时运用自如。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先生在《我看毛主席写书法》一文中写到:毛主席“每逢作书法他常是身着睡衣,上身挺直,右手悬腕,腕指运动灵活,笔端挥洒自如。他常用笔中锋,笔势流畅又富于节奏感。笔在纸面活动,犹如冰上舞蹈般流利舒畅、飘逸优美。字体变化大小随意姿态万千,看他书写使人有登山观海心胸开阔之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他书写时,凝神连书一气呵成。”毛泽东书法作品,确实是气势雄壮,随意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