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家”

乞讨“家”

违信背约杂文2025-04-29 19:05:03
时代发展了,什么人都以“家”居称。难道乞讨也可以称得上“家”么?乞讨怎么就不可以称之为“家”呢?所谓“家”必定某方面有独到的造诣或建树。我乞讨有深厚的功底,有独到的建树不就成“家”了么。如何才能成为“
时代发展了,什么人都以“家”居称。难道乞讨也可以称得上“家”么?乞讨怎么就不可以称之为“家”呢?所谓“家”必定某方面有独到的造诣或建树。我乞讨有深厚的功底,有独到的建树不就成“家”了么。
如何才能成为“家”呢,至少你自带照相机与名流有个合影,或者出钱请媒体帮你吹捧一通。再不,请人帮你捧红,别人怎么帮,这里怎样的“潜规则”,你合算就行。
打开电视报纸,青一色的专家学者。把“家”字喊得最响的要算是歌坛一族了。“下面请男高音歌唱家为我们献上一首……。”“下面有请歌坛新秀登台献艺。”“有请影视歌三栖明星闪亮登场。”好象不冠上个“家”的头衔,就埋没了经国之才。
当然,“家”字也不是这么好混的,单靠相互吹擂是不够的,还要有深厚的“内功。”一上台不要怕脸红,可以直截了当讨来掌声。“XX的朋友们,你们好吗?请给一点掌声。”“东边的掌声去压倒西边的掌声,你们说好不好?”还可循序诱导掌声,你可以面带微笑,一手举话筒在嘴边,另一只手用三个指头在话筒边轻击,做出鼓掌的姿势。掌声再不够就拿出杀手锏。穿一身薄如蝉翼的衣衫载歌载舞,必要时踢腿的动作大一些,让人隐隐约约能够看出什么来。掌声来了,不就是你掀起了演出的一轮又一轮的高潮么。不就是叫化子碰到了大施主么。
还有,要学会做“秀”。搬些时髦的名词,说明你与时俱进。不时口里唠叨出一句英文,显得新鲜,崇贵。可以冠名“义演”,可以当场在捐款箱投入一“毛”,证明你有爱心。许多人会为你的义举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不就赢来了人气么。
总之,人们对“家”的概念是以掌声来评判的,你要以掌声多少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掌声来了,即使不成别的什么“家”。起码是个乞讨“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