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队与国家

论军队与国家

谈虚杂文2025-03-31 19:02:30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的第二十章《论筑城之利弊以及君主统治》中得出:“君主畏民甚于外敌,他就应该建筑城堡;如果畏敌甚于畏民,那就应该摒弃堡垒……与其固城不如取信于民以民为城,胜过千百城堡。”这样的论断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的第二十章《论筑城之利弊以及君主统治》中得出:“君主畏民甚于外敌,他就应该建筑城堡;如果畏敌甚于畏民,那就应该摒弃堡垒……与其固城不如取信于民以民为城,胜过千百城堡。”
这样的论断,由不得让人想起东西方统一者理论家惊人的相似之处。长城、紫禁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自战国开始筑长城以来它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啊?匈奴铁骑的长驱直入难道不能说明这点吗?若没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怎么能将匈奴人赶出大漠远遁西域呢?唐太宗李世民又何尝不是没有倚靠长城而将颉利的二十万铁骑一鼓荡平吗?而事实上在突厥铁骑的历次侵扰中确实也不曾被那堵什么劳子的给挡住了,当年侯君集在白龙关前以三千兵马挡住了夷男的十万大军,他靠的是什么?靠的不就是大唐将士的忠君爱国吗?靠的不就是大唐男儿的一腔热血吗?试想一下,如果风花雪月、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荣华富贵将你那颗雄雄心浸蚀尽的时候,不要说用三千人对抗数十万大军,就是集中华夏百万大军恐怕亦不能阻挡那些长年就生活在马背上的蒙古铁骑。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英法侵略者对满清政府的所为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其中固然有武器的作用,但是当我们想一想八年抗战和十年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难道我们还有脸把一切失败都归结为武器的因素吗?
现在我不能想象慈禧当年说“量中华之物力结异国之欢心”时的心情,但据我猜想那应该是相当悲哀的,以至于到了没有丝毫信心去面对的地步。为什么这样讲啊?你想,如果不是她对中国军队失去了绝对的信息以她“天朝上国”皇太后的尊贵怎么会无耻低贱到说出这种话的地步呢?
时下,咱中国拥有近八百万的战略常备军,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兵员是怎么招收的,那些应征入伍者是怎样一种心态?但是据我所了解到的那些兵啊,素质之差,差到了让人对国防的深深忧虑当中了。
这些人为什么会去应征入伍呢?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如今连傻子都知道中国是不会发生战争的国家,于是我们的军队就成了大家赖以谋生求职解决就业的后勤筹备地。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我们到处鼓动到处宣传让大家去当兵,当兵干吗啊?送死啊,保家卫国啊,战争不死人怎么能行呢?可是往往应征者寥寥无几,有时候甚至到了用枪逼着让人上战场的地步。现在天下太平了,又忽然拥现出了这么多的爱国之士,当代青年的觉悟可真高啊,高的让我大跌眼镜,看来我们几十年的教育真是没有白努力啊!中国形式一片大好,我们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啊!
有人说,军队为了利益还是会有战争力的,这在历史上也是鲜见的,远的不说,就说当年曾文正公为对抗太平天国的百万之众而募招的湘军吧!当时也确有一大批忠君爱国之士,这是不能否认的,但大多数人还不是冲着那每个月六两银子的俸禄吗?事实证明,湘军的战争力之强悍确实不时后期绿营兵八旗兵了解相比的。然而今天我们又怎么能够以曾文正公当年的治军措施治军呢?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为了利益去参军,他们已经习惯于沉浸在和平所带来的繁荣和安逸中了,一旦面临战争,这些人与八旗绿营兵又有何区别呢?
“5、12”汶川地震中中国军队的表现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无论是地面组织还是空中协调,我们的军队都跟不上节拍,让广大官兵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们天天在议论别人的长短,评判历史上的一次次军事失误,可我们自己面临如此之深的忧患,却没有人想得到进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是国家民族的幸还是不幸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