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青葱岁月
记得那年我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黄毛丫头,有些自卑和清高,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我上初中,在学校寄宿。吃饭都是用麦子换粮票,一斤麦子换七两粮票,一个馒头二两票,一份普通的蔬菜要四两票,要是再好一
记得那年我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黄毛丫头,有些自卑和清高,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我上初中,在学校寄宿。吃饭都是用麦子换粮票,一斤麦子换七两粮票,一个馒头二两票,一份普通的蔬菜要四两票,要是再好一点的荤菜要一斤票,或者更多,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荤菜是很少吃的,有些女生甚至连馒头都不舍得吃多,最多也是吃两的小馒头,有的是一个馒头,半份菜,一顿饭四两票,最奢侈的女生也不过是一份菜两个馒头,八两票,但男孩子不同,他们活动量大,加上正长身体的一顿饭吃四个馒头只能算是半饱,我们这些孩子当然有我们的节省又吃饱的方法,我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咸菜,有豆瓣酱,还有芝麻盐,(一种芝麻炒熟,加少许盐巴擀制成面状的食品)有的是母亲腌制的萝卜干,还有的带些腌制的青红辣椒,可谓是丰富极了。
几个要好的同学你尝尝我家的萝卜干,我吃两口你家的芝麻盐,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可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吃饭的时间里读那些课外书了,我有一个男同学,他哥哥考上了大学,家里有很多课外书,他也是一个很节俭的孩子,经常从家里带菜来学校,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边吃饭边看那些课外书,我语文非常好,得归功于爱看课外书,我经常向他借书看,有时他是借人家的,有时间限制,我都囫囵吞枣地粗略读一下,时间宽裕了在认真细细地读一遍,可谓是见缝插针,一般星期五的下午都是三节作文课,老师除了短暂的讲评作文之后,剩下的时间就让我们写作文,我都用来看课外书,经常是看得如痴如醉的,读后有种唇齿留香的感觉,甚至让我忘记饥饿,忘记一切的不快。
那段时间里我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看那些我好不容易借来的课外书,虽然母亲曾一再告诫我不准在吃饭的时候看书,但我往往是看得如痴如醉,记忆力也很好,加上老师曾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有了一个厚厚的大本子,里面摘抄着我喜欢的好词好句。那段时间我把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路遥《平凡的世界》全部读完,还有《家》《春》《秋》《雾》《雨》《电》《雷雨》《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都是在那段时间读完的,虽然里面的内容不尽了解,甚至有些模糊,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影响我的人生。让我有勇气面对那些困难。
我感觉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深深的被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打动了,也许有相同的经历,我能更多地理解孙少平这个不甘平凡,努力进取的青年,有时我甚至把我自己当做了孙少平,我要努力学习,最朴实的梦想就是我要成为我父母的骄傲,我要为他们和自己争一口气!在那个多雨的雨季里,我没有迷茫,我的心中仿佛有一盏灯在指引着我一路向前,我原本有些偏科,那段日子里我进步很快,不出一个学期,我的全部学科成绩基本上都进入班里前几名,老师也很惊诧,这个平时不言不语的女生究竟是怎么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什么影响了我。
我母亲也惊诧我的进步,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那个数学不及格,英语没上过六十分的混毕业证的孩子,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可她还是很高兴我的进步,我的母亲教育我一个人最朴实的品格,不在乎吃穿,只要能吃饱饭,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孙少平和孙少安一样我也因穿衣打扮被人嘲笑过,但我很坦然,我认为一个人的外表只是一时的,高尚的品质才是一世的。我尊敬那些最朴实的劳动者。我觉得他们才是世界上最真实最伟大的人。
至今有更多的时间条件读书了,却再也没有了青葱岁月里那些读书的兴致了,只是老是感觉琐事太多,无暇读书,即使有时间读书感觉也是有点生硬,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
每每想起青葱岁月里我们要好的同学三五一群吃咸菜馒头,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食物了,如今超市里各种各样的咸菜,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种类繁多的小食品,可再也吃不到那个年代里那馒头就咸菜,加书香的味道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