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歌舞

雪域歌舞

缃简散文2025-04-30 22:52:52
西藏,一块远古文明的土地,孕育着如史诗般的瑰丽风景,震撼着神秘超凡的宗教力量,也洋溢着雪域高原古老艺术的美妙诱惑。西藏向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
西藏,一块远古文明的土地,孕育着如史诗般的瑰丽风景,震撼着神秘超凡的宗教力量,也洋溢着雪域高原古老艺术的美妙诱惑。
西藏向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据说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小孩子,他都能立即连唱带跳,令人眼前一亮。而最能集中体现西藏民族艺术风情的要算西藏的“朗玛厅”了。朗玛厅,是西藏特有的文化娱乐场所,以“唐古拉风”和“容中尔甲”最有名气。每天晚上,许多拉萨人和游客会来这里,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喝着浓浓的青稞酒,一边欣赏着西藏歌舞,尽情地享受着美丽的雪域风情。
晚会在庄严肃穆的铜号声中拉开了序幕,年轻美丽的主持人用汉藏对白介绍着西藏歌舞的特色,随即歌唱和舞蹈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来。《珠穆朗玛》、《青藏高原》、《向往神鹰》等极富民族特色的耳熟能祥的流行歌曲,被演绎得高亢婉转,荡气回肠。也许,高原的特殊气候和地理位置,培养了藏族特有的民歌风情,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就犹如这质朴、苍茫、神秘的雪域高原一样,极俱穿透力和震撼力。藏族人喜欢唱歌,他们不但节日唱歌、祈神唱歌,甚至劳动也离不开唱歌。放牧有牧歌,剪毛有剪毛歌,驮盐有驮盐歌,情人之间有情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河湖、以至神佛鬼怪、历史人物等,这些与生活的条件和环境息息相关的都成了讴歌的对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新民歌以颂歌为主,歌颂新社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西藏民歌的发展过程,演绎着西藏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那嘹亮的歌声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中,开阔了心胸,净化了灵魂。
于是,台下的观众一次次上台敬献哈达,向藏族歌者表达自己的敬意,而藏族歌者亦将洁白的哈达向全场观众举起,舞台与观众融为一体,朗玛厅内洋溢着强烈的视听冲击与情感震撼。
歌唱是歌者思想的倾诉,舞蹈是舞者灵魂的跳跃。晚会的舞蹈多是群舞,有注重脚下轻灵功夫的踢踏舞,有扣胸挟臂的浪漫舞,有庄严祥和的宗教舞蹈,也有古色古香的宫廷乐舞。舞者们或热烈欢腾、豪迈奔放,或长袖翩翩、圆润舒展,或粗犷激扬、气吞山河,丰富多彩的舞蹈呈现出了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风格特征。这种根植西藏特殊地理人文环境的民间舞蹈,与原始崇拜、部落战争不可分割,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我们仍能从西藏民间歌舞带有象形文字符号色彩的群体排列、微妙的手势、舞者的姿态等观察到远古人类对自然和神灵的无限敬畏,及文明发展的脉络印记。
演出中间,锅庄音乐响起,观众被邀请上台和演员们一起跳锅庄。锅庄,意为转圈圈,由几十个人组成,动作整齐划一,情绪高昂热烈。据说,这种舞大家手拉着手,臂连着臂,载歌载舞,可以从日落跳到夜晚,从午夜跳到天明,以消除劳动的疲累,男女青年更是用跳锅庄来倾吐爱情。舞台上,游客和演员彼此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呼吸困难的高原反应,喊号子,喧天闹地,其乐融融,幸福和激情就这样滋生和迸发。
朗玛厅内,藏歌的音域之广、音阶之高、音色之美,藏舞的动作之巧妙、音律之和谐,情绪之舒展无不令观者感叹不已。千百年来,受地域影响,这块神奇美丽的雪域高原上,西藏人民以其勤劳、善良、智慧和勇敢,创造了集独立性、民族性于一身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西藏文化,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当然,随着西藏与外界交流的日益增多,西藏文化也正悄然融入了时代文化的特征。拉萨的“朗玛厅”内,传统与现代之间,古老与时尚之间,热烈地激荡着每一个探索的心灵。沉醉其中,静静回味,雪域歌舞便一次次成为梦萦魂绕的情结,久久澎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