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生痴绝处,梦随滇藏游
丙戌初春,偶得一次滇藏之行。这次滇藏之行沿途风光迤丽,丽江和香格里拉的美景更是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然凭心而论,游览丽江的惬意中多少杂有一丝游戏人间之味,雕梁画栋、曲水流觞、灯火阑珊、笑语欢歌——说到底
丙戌初春,偶得一次滇藏之行。这次滇藏之行沿途风光迤丽,丽江和香格里拉的美景更是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然凭心而论,游览丽江的惬意中多少杂有一丝游戏人间之味,雕梁画栋、曲水流觞、灯火阑珊、笑语欢歌——说到底丽江的山水、景色、情韵及其纳西文化遗风,也许就是一个从嘈杂喧嚣中走出来的都市人将心绪放逐的牧场;而香格里拉则不愧是“心中的日月”,它美艳而无媚俗之态、富饶而又耿介绝尘,神奇出世而潇洒入世,金字塔般的梅里雪山傲然挺拔,逶迤北来的亘古十三雪峰落座为城,向东南扑去的金沙澜沧怒江三江涮地为池,黛蓝色的天幕下,影暗处如银似乳,深邃博大;闪烁处如金似缎,灿若莲花。时尔万马奔腾,时尔悬丝若宁,恰似旷古一曲天籁之声,而能弹奏如斯之音者,合当是吾凡夫俗子之辈捧心灵净化之圣地矣——此乃吾滇藏之行一悟也。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滇藏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刻的烙印却是“一席民风唱一席歌”!丽江纳西族不过二十余万人,却凭借其悠久的东巴文化孕育了闻名遐迩的“纳西古乐”;而以“世外桃园”著称的香格里拉(中甸县)藏族民风却辐射整个迪庆(州)诞生出高亢飘逸的“康巴藏歌”。总体来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纳西古乐”及其繁衍的“纳西民歌”,由于浸淫了太多太深的汉文化情结,沉静悠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淌出一种忧郁与悲悯之味;而康巴藏歌却是爽朗开放和充溢着向上精神的,任随一个藏族姑娘即能把《青藏高原》演绎得出神入化,一个藏族男子则脱口即可深情粗犷地哼唱出《康巴汉子》,他们凭借的显然不是学院派式的技巧,而是一种远远超越“歌星”或“流行”层面的灵性,歌声还未飞出胸膛,高原已然耸立眼前。这歌声滤去了一切嚣叫与轻薄,萦绕在纯净的蓝天之下,让人渴望与那声音一起穿越尘世而直上九霄——此乃吾滇藏之行二悟也。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借用这首古诗来描述丽江别具韵味之景色倒也颇为贴切。风光旖旎的原野,湿润清爽的气候,古朴典雅的民居,曲径通幽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清澈见底的河水,风格别致的石桥,好一幅蓝天、清风、古道、小桥、流水、人家交织的泼墨画卷,好一座古朴、宁静、祥和、淡雅、温馨、回味无穷的滇南古城!随意漫步在丽江古城四方街那纵横交错的街巷,犹如闯进了一盘深奥莫测的古荒棋局,啊!这人世间黑黑白白的棋子下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至今竟还个了无结局,真乃天地悠悠而人生渺小啊——此乃吾滇藏之行三悟也。
早在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就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东方雪域中的宁静祥和之地“香格里拉”,围绕香格里拉展开的故事如临太虚梦幻境,似入人间伊甸园,扑朔迷离而美妙神秘,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千零一夜》或《鲁宾逊漂流记》,然而《不列颠文学家词典》在评述该书功绩时更赞叹它为英语创造了“世外桃园”即“香格里拉”一词。其实,它本来就是中国滇北迪庆康巴藏区的一句土语,意为“心中的日月”。细细思量,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格里拉之所以能令世界尤其是西方人士如此憧憬神往,其深层次原因本该是陷于高原物质文明困境中的人们对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一种不满与恐慌,对回归自然精神家园的一份诉求与渴望!“遥远圣洁的八瓣莲花,那就是我们的香格里拉……”——此乃吾滇藏之行四悟也。
提起七彩云南,就不能不说到普洱茶,而言及普洱茶,就不能不想起那贯通亚洲腹地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啊!那是一条在雪峰、草甸、黄沙、红土、荒漠、孤烟、叠嶂、水环衬映下若隐若现的月白色飘带,从遥远的汉代起步,尘土飞扬,马蹄声碎,牛角声咽,苍穹如盖,雪山如棉,跋涉——跋涉,披挂清霜,踏迎霞光;影随日移,狂沙扑面;挟裹山风,融入夜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越数千载走向近现代。伟哉!一条细长绵延的古道竟如此执着坚韧地成全了悠悠岁月的洞穿和茫茫疆域的串接。无意间,听导游说我们车轮下这条214国道与茶马古道大体重合的话后,再次让我感叹不已:前人用灵性、血汗开拓出的线路,竟然与我辈用现代仪器探测达到的认知殊途同归!由然一腔敬意和一丝凄凉——高科技带给人类社会的福祉亦不过如此矣!难怪现代人在受用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向往返朴归真的精神家园……正是“漫道平生痴绝处,终是梦随滇藏游”。囚禁于都市樊笼的人们啊,何妨把放不下的事暂且搁置一边,也让蒙尘的心灵回归一次大自然!——此乃吾滇藏之行五悟也。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