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佛桥游记

西佛桥游记

这疙疸散文2025-05-02 06:56:02
静美的西河从神奇秀丽的姑婆山孕育出来,由东南向西北蜿蜒百余公里,最终在神州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沱江镇的豸山东与冯河交汇而成沱水,从两河的交汇处沿西河上溯百余米,有一座石拱桥,这就是极负盛名的古建
静美的西河从神奇秀丽的姑婆山孕育出来,由东南向西北蜿蜒百余公里,最终在神州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沱江镇的豸山东与冯河交汇而成沱水,从两河的交汇处沿西河上溯百余米,有一座石拱桥,这就是极负盛名的古建筑——西佛桥。西佛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距今已有110年历史。它历经百年沧桑风雨,仍屹立在西河之上,至今还发挥着从江华县城通往百里瑶山的交通枢纽作用。
漫步在西佛桥上,你就会感叹这座石拱桥的奇特。整座桥青石料砌而成,全长80米,宽8.4米,桥身为七拱八礅,桥面出水约7.5米,桥礅构造独特,朝上游面成刀状以导流分水,中拱顶置宝剑一口,剑口朝下,寓意镇妖除魔,庇佑古桥不被洪水冲毁而永世长存。桥面两侧有1米多高的石柱护栏,石柱上的有6尊坐狮,1尊坐象,莲花11朵,仙桃2枚,玉瓶12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简直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护栏上还刻有23幅浮雕,内容有二龙捧寿,伯益泣杖、淤泥救驾、汾河射雁、水榭仙台、龙凤呈祥、辕门斩子、双凤朝阳、一甲高中、魁星点斗、哪吒闹海、刘海戏蟾、许仙借伞、麒麟献瑞、和合二仙、摇钱树、聚宝盆等等神话传说、民间人物故事和吉祥物。此外还有“惠迈乘舆”、“云龙归来”、“西佛桥”等阴文字刻。桥东西两端原各有高1.36米的大石狮一对,威武肃穆,怒视前方,石狮口中宝珠能拨转而不掉,堪称一绝。西佛桥造型优美,古朴大方,极具艺术美感,不愧为古建筑中的佼佼者。
关于西佛桥名的由来至少有三个版本。据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县令车公莼村始于邑绅倡建石桥。越明年戊戍而成,坚固而伟丽……”因为车公是江西人氏,为了纪念他的德政,石桥就命名西佛。民间的说法就有好几种了,流传最广的是说为纪念宋朝在西河边修炼成佛的当地名人蒋大士而取名。还有一种说法最为诡异,传说当年修桥的民工有一百人,其中有一个是神仙,桥是因为神助才顺利修好,因为在民间神佛道是一概不分的,所以就命名西佛。
西佛桥建成后,西河两岸的群众也结束了摆渡的历史,也使得古县城通往两广的天堑变成了通途,到了上世纪末,古桥因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桥。2008年,县人民政府为确保交通安全和保护文化古迹,筹资维修古桥,对桥身用水泥钢筋进行了加固,并将桥上损毁的雕像和浮雕、石刻一一修复,另新刻浮雕13幅,其中有瑶族文化符号的坐龙图形4幅。从此古桥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正如县长李祥红在《重修西佛桥记》中说:“百年古桥重获古雅之神韵,更添当代豪迈之气象。桥之修缮后思有得,可促文脉传承,精神永续,德泽光大,寓意深远焉。
仅从文献资料中是无法领略到西佛桥的历史文化沉淀之美的。去年,我曾和友人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月圆之夜驾小舟来到古桥之下。人在船上仰望西佛桥,宛如一道长虹横卧在西河之上,苍茫的月色下,宁静的西河上映出古桥秀颀的身姿,洒满银光的河面上,七个桥拱的倒影就像七扇门,直通幽邃的河底,静静的西河水轻轻地拍打着桥礅,发出呜咽声,就如含情脉脉的少女在恋人耳边呢喃私语。桥上的一尊尊石雕仿佛在诉说一个个神话传说、鬼怪故事。听,桥面上有什么声音传来,哦,是清朝时期在桥头上卖油饼的老大爷悠悠远远、起起伏伏的吆喝声,再听,桥面上又传来错错杂杂、匆匆忙忙的脚步声,那是红七军长征过江华从西佛桥行军北上时留下的。
忽然,远处豸山古寺传来苍凉的钟声,打断了游人的聆听。此刻,月光越发皎洁,河面明亮如镜。微风拂过,波光鳞鳞,两岸草木摇曳,落叶纷飞。面对如此宁静的夜,游人却无法入睡,不觉沉浸在对历史的无穷无尽的思索之中,此刻,我们不得不叹服西佛桥的现实之美与历史之重。
标签
相关文章